零售变革回归性价比
2013-12-23 14:36:04
 

  通过梳理美国及中国的百货历史,我们发现截至目前,中美百货行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均遭受品类杀手及电商的两次冲击,我们认为百货行业两次被冲击的原因均是新渠道提供了相比原有百货更高的购物性价比。

 第一次冲击:品类杀手

  美国品类杀手兴起于1950-1980 年代,随着商品种类的日渐丰富,单一品类商品的 SKU 急剧提升,使得标准化品类优先从百货渠道内独立出来,作为专业销售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相关联品类的专业卖场,我们可以看到 1950-1980 年,玩具、家用电器、图书、仓储超市等专业商品连锁业态不断出现。

  而中国则重点出现在2004年以后外资超市加速入侵,家居、家电得到快速发展,儿童、玩具、运动等品类加速拓展,直到目前仍在继续。

 

 

 

 第二波冲击:网络购物兴起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及网络比价功能的使用,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得更加挑剔和谨慎,主要表现为: 

  1)对商品价格或变得更加敏感,低价商品吸引力增加;

  2)消费者的消费曾经不再局限一个价格区间,可能会同时消费高端及中低端商品,更看重性价比;

  3)即使经济回暖,预计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不会出现大幅改变,对性价比的追求仍将持续;

  网络渠道由于比价的便利性,价格更为透明,因此网络渠道给消费者的高性价比商品选择增加;我们认为,近几年传统百货受到网络零售冲击的最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和性价比的要求均在提升,但传统百货对此的反应速度却较为滞后。从而使得 

  1)大量的消费者会转向线上寻求高性价比商品;

  2)高性价比平价商品的消费会挤出一部分高端商品的消费;

  在品类杀手的冲击下,百货选择了退出标准化品类以错位竞争;而在网络零售的冲击下,我们认为,百货商的选择可以有:

  1)类似第一次遭受品类杀手冲击的应对措施,回避与网络渠道的直接竞争,继续向上进行商品提档升级;

  2)主动进行调整,提升在售商品的性价比,维持渠道的持续竞争力。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渠道持续保持竞争力的本质在于能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因此消费者不是在选择渠道,而是在寻求价值。我们必须要承认线上对线下的分流影响,但不认为这种影响是单方向不可逆的;线下百货需要调整自己的购物性价比,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百货行业目前要解决首要问题是商品及服务问题(提升购物性价比,包括在售商品性价比及附加服务),其次才是盈利能力问题(租赁物业或是自建物业等业态选择,注重收入成本结构)(源自: 服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