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成功并非例外
2013-11-22 14:02:15
 
 
【人物名片】
  毛继鸿,文化创意界知名企业家,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2012底正式当选为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副会长。1996年毛继鸿与马可创立中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设计师品牌“例外”,致力传承东方美学文化,诠释中国当代生活方式。2007年旗下艺术品牌“无用”在巴黎时装周发布,由贾樟柯执导的同名纪录片《无用》摘获威尼斯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最高荣誉金狮奖。2011年创立“方所文化”, “方所”被称为广州文化新地标。
  说起毛继鸿的名字,也许您不一定知道,但说起国内服装界的著名品牌“例外”,很多人如雷贯耳。作为“例外”的掌门人,毛继鸿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中亮相。不久前,应邀来厦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毛继鸿接受厦门日报记者采访,谈到“例外”成功与自主品牌文化发展的关系。
 
  请明星代言只是表面营销
  记者:彭丽媛的着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使国内许多消费者不再迷信西方时尚品牌,而开始关注“例外”这样的本土自主品牌,进而一大批国内品牌开始为更多消费者所认知并喜爱,您怎样看“例外”这一示范效应?
  毛继鸿:“例外”的成功的确激励了国内的自主品牌发展,让我们民族品牌的自信心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很多品牌最大的弱点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尤其是服装企业,大部分担任着加工者的角色,缺乏创意,而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文化的积累,对创造力进行发掘和维护。现在很多品牌更愿意花钱请明星代言,但这只是表面营销,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品牌的文化内涵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感。我认为,一个品牌的成功依靠的是长期的文化创意的积累,不过,这样的积累哪天会开花结果,我们不知道。结果不重要,做事的态度和决心才重要。
  记者:听说您当时和马可小姐一起创立“例外”时非常艰辛。
  毛继鸿:很多创业者都愿意吐槽自己艰难的经历,不过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有不少报道说,我和马可毕业后放弃了安排的工作去创立“例外”,其实,我们都在大陆和香港工作了四年后,才开始创业。我刚到广州时,设计师没人要,还不如打版师;在香港工作的时候,老板愿意拿出30万元让我们去做一场服装秀,我们都特别感谢,我和马可在四个月时间里做出了200多套衣服,从选材、设计、打版、制作到走秀的安排,我们每天只能在办公室铺上一层纸壳箱睡三个小时。可是我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有了扎实的积累才能应对突然而来的机会。
 
  正考虑把“方所”开到厦门来
  记者:您认为自己是设计师,还是企业家?
  毛继鸿:我是个把情感转换为产能的人,不想界定自己,我说自己永远是个边缘人,有人说我跨界文化、艺术、产业、商业,我也觉得自己挺像八爪鱼。我想,如果被界定,未来发展就会被堵死,因为你很难再超越自己,也很难再去实施更好玩的创意、做更好玩的事情。
  记者:听说您开设“方所文化”是受台湾诚品书店的启发?“方所”有可能开到厦门吗?
  毛继鸿:我是个特别喜欢书的人,2005年我到台湾,一周时间里,我有四天泡在诚品书店,诚品的运营模式让我触动极大。回到广州后,我决定借鉴“诚品”的经验开设“方所”,希望能在比较高端的商业空间中有一个呈现东方美学生活方式的平台。
最近,我和厦门有关方面进行了接触。我很喜欢厦门,不仅因为这座城市在海边、很宜居,更因为它对文化创意产业十分用心。我认为,以厦门为基地可以很用心地来做两岸文创产业的文章,我们正在考虑把“方所”开到厦门来。

稿件来源:厦门日报记者海鹰  姚凡